綜合新聞
辛赫男、張浩然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生曹雪芳等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在線發表中老年結核潛伏感染人群預防干預研究的五年隨訪結果
針對結核潛伏感染高危人群開展預防性治療是實現快速下降發病率、實現“END TB”全球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但是,作為全球結核病第二高負擔國家,我國尚未建立成熟的潛伏感染人群預防干預技術路徑。既往研究顯示,中老年人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和發病的高風險人群,且容易伴發其他發病危險因素。為探索適宜中老年人群的具有良好安全性和保護效果的短程干預方案,研究團隊于2014年至2020年期間牽頭組織了針對中老年潛伏感染人群的隨機對照干預研究。研究發現,創新的6周超短程方案(異煙肼+利福噴丁,最大劑量各600 毫克,每周兩次)表現出良好的兩年保護效果(69%)(Eur Respir J. 2018),為探索適宜我國國情的超短程干預方案提供了數據依據。
鑒于我國結核感染負擔嚴重,預防性治療保護周期可能受新發感染的影響,研究團隊繼續對干預研究隊列進行維護并完成了五年保護效果評價。研究結果再次在國際呼吸病專業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在線發表,結果顯示干預組的發病率為0.19/100人年,未治療對照組的發病率為0.49/100人年, 6周短程方案的5年保護效果為61%(見圖)。另外,亞組分析發現6周干預方案針對基線IFN-γ水平較高者(≥3.25 IU/mL)的5年保護效果可達76%。發病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低體重者及肺部有纖維化病灶的潛伏感染者發病風險更高。
綜上,在我國當前結核病疫情下,創新的6周超短程干預方案表現出良好的中長期保護效果,為我國推廣預防性治療的可行性提供了數據支撐,也為針對中老年潛伏感染者中的發病高危人群開展預防性治療提供了適宜手段。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辛赫男、張浩然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生曹雪芳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高磊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6周干預方案組和未治療組結核發病KM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