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我所主辦串行晶體學小型國際研討會
為了促進X射線晶體學領域前沿的學術交流,5月3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主辦的“串行晶體學小型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邀請了數位國內外尖端同步輻射裝置的負責人、線站研究人員及科學裝置的用戶代表。包括。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瑞士光源SLS MX team負責人Dr. Meitian Wang,北京新光源束線分總體的陶冶研究員和生物大分子微晶衍射線站的高增強副研究員,以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光源用戶代表等。會議由我所崔勝研究員主持。
Dr. Meitian Wang對X射線晶體學的發展的前沿技術進行了展望。他著重介紹了近幾年來在瑞士光源的PX線站研發的脂立方相(LCP)串行晶體學技術和基于片段的高通量抑制劑-藥物靶標結構解析技術。瑞士光源自主研發的Pilatus、Eiger等高速、高分辨率X射線探測器,高精度多重軸測角儀以及衍射數據自動收集、處理軟件平臺為這些前沿技術的成功研發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他還介紹了即將面向全球開放的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設施—SwissFEL。Dr. Meitian Wang的報告傳遞了一系列重要信息:(1)當代晶體學技術向著高通量、自動化方向發展,在不久的將來能實現每天完成數百個甚至上千晶體結構的解析;(2)基于單晶體的X射線衍射技術向著基于多晶體的串行晶體學發展,可簡化晶體樣品制備的難度;(3)晶體結構解相,微晶體和弱衍射等傳統晶體學疑難問題解決的可行性大幅提高;(4)FEL技術將解決輻射損傷問題,實現生物大分子結構動態研究。
陶冶研究員對2018年底即將開工建設的北京新光源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北京新光源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將成為全球亮度最高的同步輻射光源。按照目前的設計方案,它將比美國的NSLS-I亮70倍,比瑞典的MAXIV亮10倍。北京新光源將建設生物大分子微晶衍射線站。高增強副研究員著重介紹了新線站在微晶體衍射和串行晶體學等前沿技術平臺搭建的設想和發展策略。
講座結束后,與會的學者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近年來晶體學前沿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正醞釀著新一輪結構生物學技術革命。大型科學裝置和用戶之間的充分溝通和緊密合作是前沿晶體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