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我所召開協和學者、協和新星座談會
“協和學者”、“協和新星”計劃是院校為推動重點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發展,落實院校人才發展規劃實施的人才計劃。當選的協和學者聘期內獲得院校50萬元科研經費和每年3萬元(共3年)津貼的資助;協和新星聘期內獲得院校15萬元的科研經費,期滿考核優秀的協和學者、協和新星予以續聘2年。所里對于本所協和學者、協和新星予以同等額度的科研經費和津貼匹配支持?!皡f和學者”、“協和新星”計劃實施以來,在所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下,所里和專家教授、青年人才共同努力,在歷年協和學者和協和新星的選拔、培養工作中屢創佳績,我所協和學者、協和新星人數已達14人(其中2人當選協和新星后又當選協和學者),規模位居院校各所院前列。
為進一步加強協和學者、協和新星的選拔和培養工作,了解他們對所、院及個人發展的建議,實現雙贏,切實落實“四風”建設。2014年10月11日上午,我所組織召開了協和學者、協和新星座談會,所領導班子成員、協和學者、協和新星及人力資源處相關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上,金奇所長、張烈書記簡要介紹了院校建立“協和學者”、“協和新星”計劃的背景、目的、該計劃實施4年來的基本情況、第一批受聘人員3年期滿的考核情況以及我所的配套情況等,同時鼓勵大家暢所欲言,以對自身和研究所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個人及所里發展談想法、提問題、給建議。與會協和學者與協和新星就“協和學者”、“協和新星”在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如何發揮好“協和學者”,“協和新星”計劃的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進行了熱烈討論。
金奇所長在講話中指出,協和學者、協和新星是所里和院校的精英,承載著研究所、院校未來發展的希望,所里將一如既往地做好“協和學者”“協和新星”計劃的推選和配套支持工作。同時,金所長對我所協和學者、協和新星也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一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我所科技人才應從促進自身成長,提高業務水平,增強綜合素質能力著手,在自身專業領域做出成績,帶動全所科研水平提高和青年人才的成長。二是要樹立主動意識。我所科技人才應避免“自娛自樂”的心態,積極走出去參與領域內學術交流活動,在相關領域學術組織中占位,通過自身的工作擴大研究所的知名度。三是要樹立團隊意識。希望各位“協和學者”、“協和新星”不僅要做好自身的科研等工作,更要考慮組、室、所的發展,進而為病原所乃至醫科院的發展貢獻力量。最后,金所長表示所里將通過協調安排學術會議報告、落實加入有關專業學會團體會員、有計劃地在優勢學科領域下支持牽頭組織學術會議等方式,為科研人員交流合作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