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梅珊主管技師、博士生范張玲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在線發表基于痘苗病毒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構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導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已為世界公共衛生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帶來巨大沖擊。疫苗接種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并減少重癥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種類型的疫苗用于新冠的預防,如滅活病毒疫苗、mRNA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等。目前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疫苗包括mRNA疫苗(mRNA-1273和BNT162b2)、滅活病毒疫苗(CoronaVac,BBIBP-CorV及COVAXIN)、腺病毒載體疫苗(ChAdOx1-S、Ad26.COV2-S)等。研究表明這些疫苗的使用可降低感染者的重癥率及死亡率。但自2020年9月以來,全世界已出現了一系列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為應對不斷出現的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突變株,急需開發能夠對新冠原始株和變異株起到廣泛保護作用的新一代新冠疫苗。
2022年7月22日,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郭斐團隊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Immunogenicity of a vaccinia virus-bas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vaccine candidate的論文。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痘苗病毒天壇株為載體表達新型冠狀病毒刺突蛋白S的疫苗,在我國自主研發的天花疫苗株痘苗病毒天壇株的基礎上,將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導入并替換痘苗病毒的非必需基因TK區,獲得了能夠表達新冠S蛋白的重組痘苗病毒。將此重組病毒免疫小鼠,能產生高水平的保護性免疫應答,體外中和試驗表明小鼠血清能夠中和包括幾種突變株在內的新冠病毒。表明獲得的痘苗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可用于新冠病毒的預防免疫,具有較高的免疫活性,同時也可作為下一代疫苗的候選載體,用于構建多價疫苗。
圖. 重組痘苗病毒免疫后能產生有效的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應答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郭斐研究員和許豐雯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技術員梅珊、博士生范張玲,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同時,該研究得到了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梁臣教授的大力支持。本研究獲得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科技創新工程(CIFMS 2021-1-I2M-038)、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E0107600,2022YFE020378)、國家重大專項(2018ZX10301408-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2072288)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2.911164/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