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博士研究生李雅梅等在《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雜志在線發表淋球菌耐藥性檢測方法的論文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引起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每年的新發病例高達8700萬,其廣泛流行嚴重威脅公眾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目前,抗菌藥物濫用、淋球菌的進化、社會和經濟等復雜因素導致具有多重耐藥性的淋球菌在全球廣泛分布。淋球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的快速發展和擴散已大幅降低多種抗菌藥物治療淋病的有效性,從而嚴重影響淋病控制效果。因此,對淋球菌的耐藥性進行全方位的及時監測對淋病的防控策略制訂、治療方案優化、抗菌藥物研發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淋病的年發病人數超過13萬,但每年能夠列入較全面監測范圍的淋球菌菌株僅為1000多株。基于細菌培養的測定淋球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的傳統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臨床治療和耐藥監測方面的需要。因此,亟需發展新型淋球菌藥物敏感性檢測方法為淋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有力支撐。
彭俊平課題組在前期完成我國淋球菌基因組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并評估了一種基于多重PCR聯合質譜法的簡單、快速且經濟高效的檢測方法,涵蓋5類抗菌藥物的24個耐藥相關位點。該方法不僅可以評估淋球菌分離株的藥物敏感性,而且可直接對臨床樣本進行檢測,突破了原有檢測方法對細菌分離培養的依賴,通量高,成本低,能夠用于大規模的樣本篩查。該檢測技術的建立有助于及時監測不同地區淋球菌的耐藥狀況,傳播以及進化,切實提高淋球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的監測水平。該研究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2016-I2M-3-021)。